The Hong Kong Economic Journal Column Essay – External influence in the Han language |
「剎那間,世界第一高塔倒下,像被魔鬼消滅一般;這對宗教、文化,以致當地經濟都是一場悲劇。」我可以肯定,若孔子能穿越時空並學會白話文,也看不懂上述的句子!這幾十字看似平平無奇,卻隱含了不少外來語。 佛教自西漢末年傳入中國,漢人不單吸納佛教的信仰,與此同時古印度文化亦隨佛教的傳播對中國的哲學、道德及語言文化產生深遠的影響。以上述句子為例,「剎那」是梵語Ksana的音譯,指極短的時間;「世界」的梵語原文為loka-dhaatu,中國僧人以「世」代表時間及「界」代表地域,將之意譯;在中國本來沒有「塔」這種建築,東晉佛經翻譯者依古印度巴利文thupa,以左形右聲創造了「塔」這個漢字;「魔」源自梵語Mara 的音譯簡稱,翻譯者以讀音相近的「磨」字,再輔以「鬼」來構成新字。消滅、實際、方便、平等、知識、相對、尊重、妄想、宿命、機緣、解脫等詞彙原來都是源於佛教經典。 自十九世紀中葉日本被迫打開國門後,日本人發現不少西方事物與概念,未能找到合用的漢語字詞作翻譯,故日本學者一方面由古書既有詞彙發想新義,另方面以漢字的望文生義特性獨立創造新詞,並累積了大量的新漢字詞。這些「和製漢語」在清末時大量湧入中國,雖有學者反對使用,但大部分最終成為現今漢語的一部分,包括宗教、文化、文明、民族、哲學、意識、主觀、客觀、科學、物理、文學、美術、喜劇、悲劇、社會主義、共產主義等。 十二世紀末印度被信奉伊斯蘭教的突厥人入侵,佛教自始衰微。現今研究佛教的學者卻要懂漢語,因為中國保存較完整的佛經。日本人在二戰後已少有創造「和製漢語」,近幾十年源於西方的新事物,日本人均以「片假名」(カタカナ)音譯,如信用卡、互聯網、鍵盤、光纖、洗頭水、護照等。不過,隨着全球化,一些與娛樂及生活相關的日語詞彙仍傳入華人地區,如人氣、古着、料理、便當等。 龍昱雲 加拿大神召會嘉智中學老師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