big_banner_chi-01
主頁 > 學校簡介 > 教育藍圖 > 學與教 > 理論與實踐
學與教理論與實踐

一、前言

十年樹木,百年樹人,教育一向不是容易的事。近年更因教育制度的改革,全面推行新高中,課程比前更艱深奧澀,學生在學習方面更是舉步為艱。但面臨這艱巨的教育挑戰,我們並不氣餒,反而感謝主將此重任託付我們,深信靠著主給我們的智慧和力量,我們必可教育學生們成材,發揮生命的色彩。

二、學習過程

學習理論繁多,不斷推陳出新,但萬變不離其宗,學習過程大抵也不外乎以下這幾個步驟:
01

1. 動機
學習先要有動機,學生若不想學,再高明的老師也無計可施,因此先要賦予學生一個學習動機,才會有學習過程出現。提升學習動機可以有不同的層次,有用責備懲罰,有用獎勵嘉許,但不少人指出,這些方法都不能有長遠的果效。若師生關係良好,責備懲罰也可收短暫刺激之效,但長此以往,很容易產生怨恨和沮喪,反而打擊了學習動機。間中的獎勵嘉許也可有短暫的激勵,但長期便會喪失其激勵性,除非不斷提昇獎勵的力度。兩者都不是內化的動機,因此不能持久。最好的學習動機,應該是發自內心的追求,自我的實現。
A. Maslow有關人的需要的研究告訴我們,要激發自我實現,先要有安全感和歸屬感,這些都不是課堂和教學過程容易賦予,而是需要有良好的師生關係和關愛的校園環境才能創造出來的。但要產生學習動機,還要有足夠的成就感;缺乏成就感才是香港大部份學習逃避學習的真正原因。不少老師只按課程進度教學,不理學生是否明白掌握,忽略學生學習的過程,只管自己的教學暢順,加以艱深的測考催谷,結果便扼殺了學生僅有的學習動機。良好的學與教要按學生的程度施教,給予恰當的挑戰性,再加上鼓勵讚賞,才可引發學習動機,這對我校的薄弱學生來說更是如此。

2. 預習
要學得好,最好先要對所學的有初步的了解,如此接收過程便會更順暢。這對薄弱學生更為重要,能對所要學的先有個底,總會事半功倍。要建立預習的習慣不容易,需要有很強的學習動機和良好的學習習慣,但也可從小訓練,到高中時或可派上用場。

3. 學習
有良好的學習動機,甚至有充足的預習,若沒有適切的學習過程,也不能有效地學習。適切的學習,應該包括以下幾個元素:

a. 重溫上課重點;
b. 清楚知道要學些甚麼;
c. 起點要合乎學生的程度;
d. 要有合適的步驟,引導學生明白所要學習的;
e. 要辨別學生的難點,每個步驟要合乎學生的能力;
f. 每個步驟也要對學生有足夠的挑戰性,不能太低層次;
g. 學習是主動的過程,學生必須有機會建構自己的知識,能力越薄弱的學生,便越難單從講授裡萃取知識;
h. 學生有不同的學習能力,因此教學的步驟也要能照顧到學習差異;換言之,老師要提供適切的學習活動,讓學生按其不同的能力主動學習;
i. 要有即時的評估,才可判斷學生的學習效能,加以補救;這評估可分兩方面,一方面是老師給予學生的評估,另一方面是學生自己的評估;
j. 每節課最後需要歸納所學的,鞏固知識。

4. 溫習

我們的大腦傾向遺忘,因此課後溫習是學習過程不可或缺。溫習過程包括溫習課本、整理筆記、做練習等。但溫習習慣是需要培養的,也需要有學習動機的推動。

5. 評估
學習的效能需要評估,好讓老師和學生知道已學到的和尚未學到的,好計算下一步應該怎樣走下去。評估頻率要夠密,這不單是因為學生的能力不足,也是要緊密地衡量學生的學習成效,適時作出回饋。評估是強調所已學到的,而不是專找不足之處,評估可以給予學生動力繼續向前走。

6. 跟進
評估給予老師訊息的是如何幫助學生達標,補課有針對性的目標。


三、學與教政策

1. 關愛校園

  • 要學生有熾熱的學習動機,先要培育學生的自信心和上進心,而這一切建基於良好的師生關係及誘發潛能的學生培育措施。嘉智的5A文化,源自啟發潛能教育的5P原則,學校要有令學生感到溫暖的校園、關愛學生如子女的老師、以學生為本的政策、坦誠開放上下相通的過程、以及激發自信、上進和仁愛的活動。這一切不但是學生培育之本,也是學習成功之本。本校在關懷方面有行之有效之級會及班級經營制度,在啟發潛能方面又有多元智能自選課程,在溝通方面有共創美好校園分級交流會,這一切都適宜貫徹推行。
  • 學務組與學生事務組緊密聯繫,共同策劃及推動班級經營,例如透過級會推動時間管理、讀書策略和中六備戰營,又可在班主任的協助下成立讀書小組等。
  • 升學及就業輔導組為學生舉辦分級生涯規劃工作坊,又可邀請校友回校分享,讓學生為自己的前路訂定方向。


2. 老師協作

  • 建立課研文化:學校推動課研文化,透過共同備課及同儕觀課,鼓勵老師們互相協作,彼此觀摩,探討學生的學習難點,從而提升教學效能。
  • 製訂溫習計劃:老師們引導學生訂立個別的300天溫習計劃,讓學生有策略地並持續地溫習,以鞏固知識。
  • 製作校本教材:老師們按學生的能力和需要製作校本教材、教學短片、精讀筆記等,又將公開試試題分類,供學生練習之用,務求在課程上照顧學生不同的學習需要。


3. 學生參與

  • 建立良好學習習慣:引導學生充分參與學習過程,於課堂前給予學生預習的題目,於課堂上要求學生製作筆記,並於課後給予學生溫習作業,幫助學生明白學習的目標和內容。
  • 建立廣泛閱讀習慣:老師於課程中滲入閱讀元素,讓學生從閱讀中探求學科知識。學校亦為學生安排不同類型的閱讀活動,如全校購書活動、作家講座、閱讀獎勵計劃、書友會等,鼓勵學生閱讀。


4. 領導支援

  • 有效專業領導:領導層帶領老師和學生跟從製訂的教學模式,要求老師為學生建立清晰的學習目標,創造並促進回饋的架構。
  • 優良學習環境:學校改建圖書館,創建英文室、中文室、數學室、通識室、電子教室、體適能室、輔導室、學生活動室、時間花園等,都是要為學生提供最美好的學習環境。
  • 分流小班教學:為照顧學生的學習多樣性,學校調撥大量資源,將學生按不同程度分流,因材施教。
  • 強大教學支援:學校聘請了近二十名教學支援人員,當中包括中文、英文、數學、通識科的教學助理,以及非華語助理、支援特殊教育助理、學生輔導員、訓導支援主任等,作為老師教學的強大後盾。


5. 家校溝通

  • 家校緊密聯繫:班主任及科任老師透過家長會、電話、whatsapp等途徑,與家長緊密聯絡,讓家長了解子女在學校的學習情況。
  • 階段評估報告:學校為初中學生製訂初中的階段評估報告,讓家長清楚子女的學習目標,理解子女的學習需要及能掌握的知識,好讓家長也能在家中支援子女學習。


6. 教學常規:嘉智教學GPS

a. 訂立目標

  • 相符的程度: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,因應自己的學習狀況,訂定符合自己程度的個人學習目標。
  • 清晰的目標:清晰的學習目標貫穿學與教的過程,老師及學生均專注於學習的內容。學生清晰知道學習的目標,能夠回答:「我正往哪裡去」。

b. 評估現況

  • 持續評估:老師以不同的方法,如利用網上平台,即時評估及記錄學生的學習進度。老師亦會因應學生的學習情況調適自己的教學模式和進度。
  • 學生自評:於課堂上,學生透過自我評量表,評估自己的學習成效,辨識自己的學習難點。
  • 有效回饋:老師在課堂上以不同形式,如即時口頭回饋、頻密小測等,讓學生清楚知道:「我身處哪裡」。

c. 尋找蹊徑
  • 個別學習方法:老師引導學生採用切合自己能力的方法學習,將學習內容細分為不同的少步子,有效地達致學習目標。
  • 多元教學策略:老師透過不同的教學策略,如電子學習、分組競技等,引導學生尋找正確的蹊徑,以達到學習目標。
  • 學生互相回饋:同學間彼此有效回饋,進行協作學習,幫助學知道:「我可如何到達目的地」。

d. 上述的三個步驟是不個循環不息的學與教過程,達到了一個目標,又會引發訂立另一個學習目標,如此學習便可不斷邁進。


7. 跟進措施

  • 小測:各主科最少每一循環週一次小測,其他科目亦最少兩循環週一次小測,幫助學生鞏固已有的知識。小測也可測考累積的知識,幫助學生擴大溫習範圍。
  • 育苗:小測後未達標的學生,老師可為其安排課後育苗或其他跟進練習,老師亦可按學生的自我學習評量表而設計育苗的內容。
  • 補課:育苗未能充份照顧的同學,可按需要安排學生參加補習班。
  • 拔尖:高中級中、英、數成績優秀而未能在課堂內充份照顧的學生,可按需要安排加入拔尖班。學校目前未有足夠資源照顧其他科目的需要,只有靠老師的自發了。

GPS02s




 
地址: 屯門湖翠路273號  |  Tel: 2441 3818  |  Fax: 2404 8394 | E-mail: kcss@kachi.edu.hk | 加入我們
Copyright © 2024 PAOC Ka Chi Secondary School. 保留所有權利